果酸前言
果酸作用是去角質,原理是利用果酸較酸的特性(ph值較低),把殘留在皮膚表面的老舊角質等廢物剝落,保持面部嫩滑。
很多人覺得自己皮膚暗啞偏黃,實情不是皮膚問題,往往是因忽視去角質,面部殘留的舊角質令整塊面看來變得暗啞了。
因此,果酸去角質是護膚不可忽視的一環,而且果酸也是對付暗粒及黑頭的方法,特別是出油多的用家,暗粒黑頭往往更多,更要去角質。
雖然果酸很有重要,但它在過去美容圈並不受重視,原因是果酸會刺面,令很多用家覺得不安,也令到很多商家對果酸退避三舍,免得客人有皮膚敏感,害到自己惹禍上身。
所以在The Ordinary之前,主打果酸的護膚品牌,來來去去就只有一間妮傲絲翠(NeoStrata),可見果酸受到的冷落是何其之大。
期望藉著The Ordinary大力推廣,果酸日後地位會提高。
選購指南
The Ordinary的果酸產品有以下各種:
Glycolic Acid 7% Toning Solution
AHA 30% + BHA 2% Peeling Solution
Lactic Acid 5% + HA
Lactic Acid 10% + HA
Mandelic Acid 10% + HA
選購建議,看你接受果酸程度,可以接受較刺面的,選:
Glycolic Acid 7% Toning Solution
AHA 30% + BHA 2% Peeling Solution
Glycolic Acid 7% Toning Solution是大枝裝,除了塗面還可以塗頸,即如你想面及頸一齊peeling就選這款
只想面部peeling就選AHA 30% + BHA 2% Peeling Solution,它是標準裝。
雖然兩者數值差距很大,上面7%,下面30%,但用起來,你會發現兩枝刺面程度卻差不多。
原因是果酸除了看濃度,還要看酸鹼值,The Ordinary果酸的酸鹼值已調升,大約是3.5-3.7,這雖然減少刺面感,但同時亦使果酸效力打折扣。
在同樣被調高了的酸鹼值下,所以30%用起來和7%刺面感也差不多。
剩下三款就較少刺面:
Lactic Acid 5% + HA
Lactic Acid 10% + HA
Mandelic Acid 10% + HA
可以在10%乳酸(Lactic Acid)或10%杏仁酸(Mandelic Acid)之間二選一。
你可以兩枝各自買一次試試,看那枝感覺較好,畢竟塗上面的感覺只有自己才知,這必須買來試,至於5%乳酸效力太弱,不必理會。
用法
不過不論你選那款,注意果酸不可每日用,因為這會傷害角質層本身的代謝,而且皮膚經常被刺激,也會變得容易敏感。
所以用果酸的關鍵是休息,用完一日休息兩日,三日為一循環,如果是冬天出汗出油少,面部老舊廢物累積也較少,休息時間再拉長些,用完一日,休息六日,一週作為一循環。
用法是晚上把幾滴果酸,滴在化妝棉之後全面抺。
而且用完用果酸,翌日皮膚亦有可能會有皮屑脫落,這是果酸正常現象,不要抓,不然越抓越多,可塗蘆薈凝膠修補,如果休息兩日發現還有皮屑,那就繼續休息,繼續塗蘆薈修補,至於沒有皮屑為止。
最後,坊間還有其他去角質產品,例如磨砂及蛋白酵素面膜,如你決定用果酸的,其他就不用買,因為去角質只需一種產品就夠。